找到相关内容390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普贤行愿品讲记(四)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为读者留下了这样的名言:“一个人临死的时候,当他回首往事时,他不应该为自己的一生感到后悔!也不因自己碌碌无为,虚度光阴而感到羞耻!”这句话是本书的灵魂所在。人家是怎样对待自己的...

    济群法师

    |大愿|普贤行愿品|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12/14182232561.html
  • 戒从心生

    lajji((是一位))羞耻、)dayapanno(实践怜愍、)sabba-panabhuta-hitanukampi vihasim.  (利益、同情一切生物的人而过日。)”〈M〉iii. 33-...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32140266.html
  • 等待黎明的时刻(二)

    可除逆傲慢的功德。  三、若受猛利大苦受时,则知苦从不善生;不受苦果,须止其苦因—有羞耻作恶的功德。  四、由苦逼恼,希求安乐;若求安乐,须修善因—生起欢喜修善的功德。  五、由此例我心,推己及人,...

    修德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40840331.html
  • 等待黎明的时刻(三)

    、焦虑、冲动乃至自杀;如果真能花小小钱扎根,日后不是可省下庞大的健保费,乃至人力资源—连中央研究院研究员、医生等也闹自杀,不是很可惜吗?!  (三)、东西文化背景不同,使看精神科成为一种羞耻。或不相信...

    修德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40940332.html
  • 行菩提心学处

    自己的后世。为了微薄的财物不惜生命,不顾一切羞耻、惭愧、人格及长久情意,也不考虑正法和三昧耶戒,恒时唯以贪财、贪食、贪利而度日,犹如厉鬼寻觅食子一样,从未享受一日的悠闲自在、幸福安乐,而于为财忙碌中寿命...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81340647.html
  • 博士界的论辩

    学术界的人,我并非丧心病狂,不知自爱,贸然出此下策,以贻爱我的人之羞耻。诸位!你们当知道我以数年时间的研究,精勤、权衡、细密、审慎,然后才毅然决然的敢冒天下的大不韪,以自行其心之所安,我现在所修证的确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15940899.html
  • 札嘎仁波切著:山法宝鬘论(二)

    触目伤感  令人不胜伤感的是,当今时代萨迦、宁玛、噶举、格鲁等各宗各派中有许多出家男僧与自己的亲戚或毫不相干的女人整天混在一起,他们在晴天白日里一道吃喝,同住一家旅店,夜幕降临以后在没有任何帘子遮掩的地方同睡一室。此后便说要去各处拜访上师、请求法要、朝礼圣地,于是与女人并肩携手一路同行,真是一点羞耻之心也没有,这种现象屡见不鲜。长此以往,势必会对如摩尼宝一般的佛教带来难以想象的巨大危害。这样下去...

    札嘎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3442028.html
  • 阿姜查的禅修世界(二)

    典范。舍利弗所说是真实的,他只是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对某些人而言,若说不相信,就会被视为质疑教师的权威,因此不敢说而只会附和与同意。但佛陀并不以为忤,他说你无须为不是错误或邪恶的事感到羞耻,对不相信的...

    阿姜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81542075.html
  • 泰国南藏佛陀语录(二)

    不会反复。所以,人人会相信他的话,亦就喜欢他。  三四四、世界上,很少人因为惭愧而不作恶。  注:惭,是对作恶有羞耻的念头;愧,是对作恶有恐怕的念头。如果有人不敢违反良好风俗、不敢违反良好的道德、不敢...

    皇波折罗禅那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82642088.html
  • 泰国南藏佛陀语录(四)

    结怨,败者大苦恼,能离胜与败,寂静得大乐。  注:胜无论任何种胜,如战胜、赌胜、打架胜、竞赛胜、辩论胜等等,胜者皆被结成怨仇;而败者,因败而羞耻苦恼,谋图报仇。故人若能离开胜败,无败无胜,则此人心中寂静...

    皇波折罗禅那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82842090.html